关于章丘市2015年市级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关注:103 时间:2016-07-27 17:30
——2016年7月27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章丘市财政局局长  杨吉利
 
市人大常委会: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章丘市2015年市级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2015年全市及市本级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99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5%,可比增长10.7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32432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28979万元、政府债券收入50000万元、调入资金8083万元及2014年结转收入23335万元,全市财力为712746万元。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06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6.97%,增长11.89%。当年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50687万元,调出资金及债务还本支出870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79万元及结转到2016年支出21273万元,支出共计712746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722万元,占计划的97.94%,增长6.01%。按现行体制算账,当年收入加上级结算211411万元、镇街结算66583万元、调入资金8083万元及上年结转收入23281万元,财力为606080万元。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5992万元,完成预算的110.22%,增长12.55%。当年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50687万元、调出资金和地方债券还本支出870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79万元及结转到2016年的支出21219万元(主要包括:上级专款结转14419万元;专项收入结转4062万元;上级转移支付结转2738万元),支出共计606080万元,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310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72%,比上年下降61.05%。当年收入加债券转贷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及2014年结转收入等136377万元,全市基金财力为267402万元。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63387万元,完成预算的134.32%,下降56.61%。当年支出加债务还本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等95426万元,支出共计25881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8589万元。
    在预算执行中,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部作为市本级收入,安排相关项目支出,以专款方式补助镇街支出40406万元,市本级支出12298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6853万元,增长37.17%;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22170万元,增长51.46%。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4682万元,加年初结余230258万元,累计滚存结余274940万元。
    (四)上级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2015年,争取上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155710万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452万元,教育支出23093万元,科技支出253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8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513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61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34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880万元,农林水支出4436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891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504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303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303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41万元,金融支出201万元,其他支出100万元。
    争取上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31800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7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6956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47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923万元。
    (五)预备费动用情况
    2015年市级预算安排预备费2000万元,主要用于:10?21事件应急处理、饮用水检测设备采购等经费768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400万元;文博中心开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会议经费222万元;曹范瓦口岭山体崩塌隐患治理经费49万元;乡镇消防队伍建设经费60万元;绣源河音乐喷泉管护维修经费60万元;执法局城管执法经费76万元等。保障了年度预算执行中不可预见项目的急需支出。
    (六)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
    2015年济南市转借我市地方政府债券145291万元,当年支出145291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50000万元,主要用于:省道242线321线改造2000万元;中医院改造工程4000万元;文博中心续建10000万元;农业示范园建设4000万元;市政设施建设维护30000万元。置换专项债券95291万元,其中公开发行置换债券72347万元,定向发行置换债券22944万元。主要用于偿还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到期债务本金,置换到期银行借款和项目欠款。
    (七)政府性债务情况
    近年来,我市逐步完善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采取措施对部分市级存量债务和镇街历史债务进行清理化解,加强债务举借审批及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做到了规模可控、使用高效。 
    2015年,上级财政部门核定我市债务限额为477216万元,按要求核定的债务限额要报人大批准,向社会公开。截至2015年底,我市债务总额460038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396289万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余额14263万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49486万元。未突破债务限额,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债务率为51.89%,低于济南市对我市确定的债务率目标(52.44%)0.55个百分点。
    (八)超收收入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及使用情况
    2015年,市本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722万元,较年初调整预算305018万元,未实现超收。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
    (九)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预算执行效果情况
    2015年,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全面落实支持转方式调结构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严格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
    1、发挥财政调控作用,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统筹安排各类资金,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作用,设立总部经济专项资金500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扶持资金300万元,支持总部经济引进及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助推企业项目申报,全年帮助300多家企业成功争取35类项目8400万元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作用,搭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平台,促进了农业产业和金融机构对接,财政支农扶小作用充分发挥。综合运用退税、贴息等方式,及时兑现国家和我市出台的引进引办及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减税清费各项规定,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贷款3亿元、棚户区改造贷款5.82亿元、国开基金0.8亿元、地方债券14.5亿元。保障了绣江河生态修复治理、文博中心续建、城区供水供热管网配套、绣水大街北延、城市公共自行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对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全力运作PPP项目,努力吸纳社会资本。首批项目已经签约,“新四中”已落地开工,预计吸引社会投入15亿元,第二批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PPP项目推广走在了济南市前列,为全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筹资新通道。
    2、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民生改善。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各项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5.15%,比去年提高4.09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工资和养老制度改革。统筹各类预算资金,落实工资和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政策,全年增支6.7亿元,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加大教育、科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足额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及其他社会保险政策,支持就业补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标准等,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推动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深化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保障计生三项奖扶、计划生育工程、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政策落实,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三农”投入,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支部“一加三”、扶贫解困政策落实,加大水利建设及运行维护、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等农业生产设施投入力度,促进村级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
    3、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同步编制、结合使用,按时完成政府总预算和106个单位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的全公开。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效果明显。改革范围实现市与镇街全覆盖,公务卡实现市直全应用。全年直接支付金额48亿元,直接支付比例达61%。三是资金管理力度持续加大。严格预算执行,减少调整追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组织“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开展结余结转资金清理,收回历年结余结转资金8030万元。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实行资金整合,成功争取省市涉水涉地和涉农资金整合示范县(市)。总体看,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2015年,财政工作在困境中发展,在改革中突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总体良好,这得益于各部门单位的理解支持和全市上下的通力合作。但面对严峻形势,财政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审计,也发现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还存在着存量资金规模过大、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往来款长期挂账等问题。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将深入研究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1-6月份,财政部门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和批准的预算,依法组织收入,保障重点支出,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4099万元,占计划的59.37%,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全市地方税收完成1763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8%;税收比重为57.99%。收入平稳增长,完成收入进度较快。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4256万元,同比增长26.97%。分级次看,市本级支出333984万元,增长31.73%;开发区支出7664万元,下降14.79%;镇街级支出32608万元,增长1.17%。分支出功能科目看,节能环保、资源勘探事务、商业服务业事务、科学技术、交通运输支出增长较快。
    总体上看,上半年,经过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财政支出平稳增长,有效保证了重点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运行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性减收特别是“营改增”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组织收入的压力巨大。全年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建设支出缺口日益显现,实现全年收支平衡难度很大。市财政部门将严格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及本次会议提出的要求,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力促经济健康发展,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同时,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防范财政潜在风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扶持企业发展。制造业是我市的经济支柱和税源基础,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财政部门将努力发挥职能作用,更加注重税费政策的调节作用,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全面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通过税费杠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扶持企业发展。更加注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充分发挥小贷公司、担保中心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和灵活运用上级引导基金、贷款贴息、融资增信、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扶持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全市财源建设增添新活力。
    二是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稳增长的金融政策,重点是国家开发银行棚改政策性贷款和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最大限度利用好政策资金;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券分配使用与财政预算安排的统筹衔接,研究好置换债券政策,既关注和控制好债务规模,也充分发挥和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统筹能力;三是统筹平衡、合理测算融资成本和财政未来承受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项目顺利建设。
    三是完善市与镇街财政体制。根据营改增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本着提高镇街保障能力和发展实力的目标,适当增加和调整对“两定一保”镇街的支出标准,完善提高村干部收入报酬机制,调动镇街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等存量资源资产,奠定良性发展基础,促进镇街平衡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推动资金尽快到位、政策尽快落实、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盘活存量资金与预算编制、执行挂钩机制。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绩效评价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经济新常态要求财政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下步,财政部门将根据要求,正确处理好收入增幅放缓和支出刚性加剧的矛盾,防范风险,从长计议,下大力气调整收入结构,确保人员和正常运转经费所需,量力而行促进项目建设,注重解决多年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为全市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构筑良性机制。